硬路由(2)—— 系统调优 & 局域网组网
回到目录
写在前面
有些固件会自带 Turbo ACC 网络加速软件包,请保持默认配置,不要勾选MTK 无线硬件加速、BBR 拥塞控制算法以及DNS 缓存选项,否则会导致路由器无法行使正常功能。
重要提示: 安装的固件当中预装的软件包一般与内核版本与固件绑定,相互的依赖关系十分复杂,更新软件包前请慎重。请勿更新 OpenWrt 内核。 如果你的 OpenWrt 系统因软件包更新与内核等依赖出现了问题,建议将系统恢复出厂设置,这样是最快并且最简洁的解决方式。
如果还能通过 SSH 等方式打开路由器终端,请输入以下命令:
12firstbootreboot
重启后路由器即恢复原样,按照说明重新配置一遍即可。
基础配置
为了安全起见,建议在系统 - 管理权处重新设置管理员密码。
由于192.168.1.1地址可能会与运营商设备产生冲突,建议在网络 - 接口 - LAN处设置协议为静态协议,IPv4 地址为其他地址。
同时在系统 - Web 管理处将 HTTP 监听地址更改为新的 LAN 口地址。
OpenWrt 采用的包管理器为 opkg。在执行后续操作时,请先根据 WAN 接口配置 ...
硬路由(1)—— 概述 & OpenWrt 安装
回到目录
概述
以下我们涉及的均为主路由的配置部分。除主路由功能外,还有两种常见的功能:
旁路由(旁路网关):本质上是一个通过 LAN 口与主路由连接的一个客户端设备,管理挂靠在主路由网络下的一个旁系网络,分担一部分路由器的功能。
单臂路由:在路由器的一个接口上通过配置子接口(逻辑接口)的方式,实现原来相互隔离的不同 VLAN 之间的互联互通。
与软路由相比,硬路由有着为路由组网功能特化的硬件。特别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条件下,硬路由的性价比要远高于软路由。(除非你手头上刚好有一台闲置的机器,且有双网口)
LeSnow:当然,虽然 OpenWrt 只需要最低 16MB RAM 即可运行,但过低的配置则会大大限制 OpenWrt 的功力,尤其是想实现科学上网,那么性能(RAM 和 算力)是务必需要考虑的。常见的家用路由为了节约成本,硬件性能能省就省,可不会考虑到用户还可能刷个机跑个 clash、xray 啥的。此外,OpenWrt 作为开源系统,对于很多硬件平台的优化是不如原厂系统的。(所以也会看到一些打包了闭源驱动的 OpenWrt 魔改版本)因此,就算一台家用路由器可以刷入 Op ...
NAS / 硬路由:从入门到入门
为了获得更良好的体验,在阅读前最好对以下知识有部分了解:
Linux & 系统终端的使用
计算机网络
Docker
Nginx
引言
众所周知,一台服务器能实现的事情有很多。如果你有以下需求:
大量数据存储需求(比如电影、番剧、小姐姐
多个设备间的数据同步、储存与访问
自己的(家庭)影音系统
PT(Private Tracker)下载
…
那你就可以考虑组装一台 NAS(Network Attached Storage,网络附属存储)了!
为了方便管理网络流量,并且提高本地环境对 NAS 的访问速度,NAS 通常借由路由器与日常使用的网络设备,如 PC、手机、平板等组成本地局域网。也可以进一步使用 Tailscale、WireGuard、ZeroTier 等工具实现异地组网,以便在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地方访问局域网中的设备。
接下来的篇幅涉及两大部分:硬路由与 NAS。硬路由是专为路由功能设计的独立硬件设备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路由器;软路由是基于软件工具在普通的硬件上来实现传统路由器的功能。在硬路由部分,我们会使用 OpenWrt 系统,这也是在软路由配置中常用的系统,在通 ...
KDE Tricks (2) —— Locale,真叫人抓狂
需求
我的 KDE 桌面环境只使用了两个组件:
ClearClock:在桌面显示时间、日期等信息
Panel Transparency Button:类似于 Windows 端的 TranslucentTB,可让任务栏透明
其中 ClearClock 重叠在时间上方显示星期的方案让我很有兴趣。于是问题来了:如果本地 Locale 为中文,那么 ClearClock 的星期也会显示中文。但它只有英文的对应字体(而且我也很喜欢),使用中文的话只好关闭星期显示。
有人就要问了:那为什么不把 Locale 全部设置为英文呢?问题又来了:为了学习、办公,我安装了 WPS 的一套软件,但是它有个致命 Bug:如果本地 Locale 为英文,那么所有路径包含中文的文件,在通过 WPS 打开后,都会造成其未响应。
截至写作,该 Bug 未被修复。AUR 链接
操作
如果知道这一点,事情就会很好办:KDE 可以单独设置不同部分的 Locale。
显然,ClearClock 只涉及时间日期方面的 Locale。虽然不知道 WPS 涉及哪些方面,我还是把除了时间日期之外的 Locale 全部设置为简 ...
KDE Tricks (1) —— 快捷键切换下一张壁纸
需求
KDE 自带的环境可以实现桌面定时切换下一张壁纸,但是想要手动切换,就只能右击桌面 -> 点击 Next Wallpaper Image。
经过查询,并无命令负责此动作,因此打算通过脚本实现,并绑定快捷键。
在 SuperUser 上找到一个办法,可以通过 QDBus 直接写入需要更改的图片,将随机选择图片部分和定时部分均交由脚本处理。
操作
由于直接采用写入图片的方式,KDE 的壁纸模式会被切换为 Image,因此同时需要接管 SlideShow 模式:定时自动切换下一张壁纸。
接管定时功能
新建一个 .sh 脚本,写入如下内容:
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while truedo# //////////// 配置变量 ////////////# 两次切换时间间隔,单位为秒sleeptime=900# 壁纸文件夹路径location="/home/myusername/Pictures"# 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/ ...
Furry 杂谈(5) - 总结及后话
回到目录
兽文化属于舶来品,以其“开放、包容”的核心以及幻想形象,顺应国内的文化背景立住了脚,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国内兽圈。
一句话道出兽圈中的情感纽带:“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。”正是秉承着这一观念,兽迷们在彼此的交流与互动之中寻求他人的肯定,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慰藉。以虚拟形象加强交流,让他人看到理想化的自己,让自己具有对自身美好的向往期待,正是兽文化引人入胜之处。
然而,对于国内兽圈中出现的种种问题,我们也应正面对待。很多问题,不只存在于兽圈之中,究其原因,主要是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措施。在圈子的规模和标准尚未形成之前,带头者应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,促使兽圈向有利的一面发展。
总的来说,兽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给予了群体发言权,兽迷心中都怀着一份对美好未来的憧憬。最近[1],一首由唱见超学生和制作人匹诺曹P共同合作的歌曲《好想变成兽人啊》引进国内,再度激发了国内兽圈的浪潮。我想,这就是兽迷们心中认知的共同点。也正是兽迷们凭借共同之处聚在一起,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兽圈。
作为圈内人,我们共同进步,携手成长;
作为圈外人,我们给予理解,贡献支持。
为此,我愿意相信,在适当的发展下 ...
Furry 杂谈(4) - 现状及问题
回到目录
污名化
由于圈外人对圈内人了解不深,兽迷们可能会被错误地打上“恋兽癖”的标签。事实上,国内大多数兽迷对现实中的这种癖好都十分反感。兽圈中有一部分作品被称为 yiff[1],有许多兽迷喜爱 yiff,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去实践。Yiff 当然不乏优秀作品(如:欲染君色)。
很早便有“十兽九基”的说法,这源于圈内外对兽圈与非异性恋族群(尤其是男性同性恋族群)存在一定重合度的疑问。事实上,对拟人化动物的喜爱与性取向并无本质上的联系。在国外兽圈中,兽迷们性取向比例与大众群体无显著差异,而在国内兽圈中,非异性恋族群占比稍高(数据待补充),但也不能证明二者间较强的相关性。笔者推测,这一特点可能与兽文化传入国内时所展现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有关,涉及到小众圈子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,故使得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兽文化在非异性恋族群中得到广泛传播。
兽圈中的语c(请注意与文爱[2]区分)现象。
语c,即语言cosplay,是指在语言上通过模仿/代入角色从而扮演该角色的一种行为。在兽圈内,即指通过语言文字(大多是聊天消息)代入/扮演兽设的一种行为。这些语言特征通常会使说话人显得更加亲近/ ...
Furry 杂谈(3) - 相关名词介绍
回到目录
兽设(Fursona)
从构词法可以看出,兽设类似于人设(persona),是兽迷们构建的一类拟人化动物形象,用于代表自己,具有理想化的特点(可以看作是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化身)。设定可以很粗略,也可以很详细(种族、毛色等形象特征、性格特征等),分为文设(主要描绘性格等内在特征)和图设(主要描绘形象等外在特征)。由于不是每个兽迷都有能力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兽设,有些兽迷会请画师帮忙绘制,并支付相应的稿费。
兽装(Fursuit)
穿上兽装是兽迷们在现实中扮演自己兽设的一种重要方式。在兽装中,毛毛仅能通过兽装头部的眼睛[1]观察外部(全装),外界也无法看到内部(借用vup圈的说法叫做中之人,另一种较符合圈子语境的提法叫做内馅),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部分社交恐惧,使得毛毛们能够更自然地表现出自我(本色出演)。兽装一般由以不同颜色的毛布(体现花纹、毛色、标记等)做外部,和海绵填充骨架的内部构成,分为全装(即从头到脚)和半装(一般含头,爪子)。根据服装风格又可分为日系兽装、欧美兽装、写实兽装(甚至还有四脚着地的兽装),这些风格与前文提到的画风类似,故在此不做赘述。
获得一套属于自己的 ...
Furry 杂谈(2) - 序言介绍
回到目录
让我们从拟人化动物的派系说起。
兽文化从欧美发源,传播至日本、中国等其他国家,于是当今兽迷分布在全球各地。
对于拟人化动物的想象和描摹,图画当然是最直观的形式。各个地区的绘画风格,对兽人的形象特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。经过长期发展,兽人形象的表现风格主要有如下三种:
日系兽人(Kemono):
以萌作为主要特点,大眼睛、小鼻子,体型较小,吻部不突出(与人更相符)
(例:宝可梦、动物新世代中的某些角色等)
以强壮作为主要特点(筋肉),体型较大,吻部较突出,日系画风特点
(例:从零开始的魔法书中的佣兵)
欧美系兽人(Toony):
吻部突出(更接近真实情况)
欧美动漫(cartoon)风格,给人以俏皮活泼之感,有时也会更加突出动物的真实、野性等特点
(例:迪士尼出品的疯狂动物城,坏蛋联盟等电影)
写实风兽人(Realistic):
如果现实中真正存在兽人,那么应与此类型十分接近(画手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描绘)
在此笔者仅对中国兽圈的现状进行阐述。可能是受邻近地域文化(亚洲)传播的影响,兽圈(以下均指国内兽圈)中的内容以日系为主。
国内进入兽圈 ...
Furry 杂谈(1) - 亚文化
初稿于2021.10.7
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便形成了圈子。圈子有大小之分,圈子中也会有圈子。圈子中的内容越能被大众接受和认可,其规模相应地也会更大。于是和像二次元那样受众广泛的大圈子相比,一些小众圈子的内容便显得不那么容易接受。圈外人的态度一般都是井水不犯河水,但对于不同的圈子,实际情况也各有不同。
今天我想来聊聊兽圈。这个圈子是由喜爱拟人化动物(英文中称furry [1])的人们(称作兽迷/毛毛[2])组成的。实际上拟人化动物并不存在,他们属于幻想生物的范畴,但是文学当中很早便有拟人的手法,这类生物也(曾)出现在荧屏上[3]、游戏中[4],有些甚至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角色。
这个以想象力构建起来的圈子中,兽迷们究竟对圈子的主体(拟人化动物)怀着一种怎样的态度?他们是如何进入这个圈子的呢?
目录
序言介绍
相关名词介绍
现状及问题
总结及后话
1.在英文语境中furry包含的范围较广,furry既可以指拟人化动物也可以指兽娘。 ↩2.“毛毛”这个词事实上已经滥用,其既可以指兽迷,也可以指拟人化动物,还可以指兽装穿戴者fursuiter。 ↩3.指迪士尼等出品的相关作品,如《 ...